*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还是那个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小院子。在陈奇汉的保护下,哥哥陈雄飞自己走到了院子里休息,既锻炼了腿脚,又能在户外透透气。陈雄飞喜欢坐在石条凳上。石条凳不稳,还有些凉。思虑再三,陈奇汉还是把哥哥扶到墙边的靠背椅上。陈奇汉说,今年春节,家里来了不少客人。有几位是二十几年没联系的初中同学。
南安市霞美镇霞美村村民
陈奇汉
他们是有看到你们电视新闻媒体的报道。过来看一下我哥,带一点慰问品,还有包点红包给我哥。以前比较少联络,毕竟......
这是记者第一次看到陈奇汉落泪。初中毕业后,陈奇汉就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因为家里遭遇连番不幸,他早早担起了养家的重任。内向腼腆的他,把艰辛埋在心里,很少与人说。忙于生活,他渐渐和同学失去联系。时隔二十年,同学再聚首,聊着过去,说着现在,畅想未来,各种情绪涌上心头。面对镜头,陈奇汉仿佛找到情绪的宣泄口。除了老同学,春节前后来看望、慰问他们兄弟俩的爱心人士有不少。陈奇汉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感恩。生活还在继续。节后,陈奇汉要回金淘的包袋厂上班。这辆老旧的摩托车是他的出行工具,从家里到工厂,骑摩托车至少要50分钟。
南安市霞美镇霞美村村民
陈奇汉
那时候我姐在泉州市区云谷那边上班,比较远,然后我堂哥就跟我姐商量集资买一辆摩托车。我姐出嫁了,摩托车就留着了。
用了11年的摩托车老化严重,常常要送修。当问起他为什么不用慰问金买一部新的摩托车时,陈奇汉说,这些钱不是他的。
南安市霞美镇霞美村村民
陈奇汉
这个捐款是给我哥的慰问金,先给他存起来,以后可能会用得到。
陈奇汉始终是那个疼爱哥哥的男子汉。站在他们家的小院子里,举目望去,紧挨着他们的几栋房屋都已经人去楼空,只余下陈奇汉一家。可有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鼓励,陈奇汉兄弟俩的家不会是孤岛。生活虽然会有意想不到的苦涩,但明天依旧充满希望。
本台记者:郑育超,苏翠莹
实习记者:纪溢椿
【无线泉州】编辑:张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