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打通学校教学和企业所需,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有效方式,也是政府积极作为的。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那么要如何让各方有效携手,共同推进这项工作呢?各方积极探讨中。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设立在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的泉州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里,不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分布其间。接下去,这里还将开设一个新专业——机器人科学工程。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实训中心副主任 陈宗旭“平常是要上一些机器人拆装的实训,包括机器人的应用,还有维护这方面的专业课程。将来是为整个泉州市的智能制造产业提供人才的培训,包括师资力量的培训。这个基地也将来为整个泉州市的各个高校也提供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方向提供一些实训的服务。”
“面向产业、服务地方”是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工学为主体,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正是我市产教融合的实践成果。在全市深化产教融合工作推进会上,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代表汇聚一堂,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交流。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校长 林东“从专业设置到实验实训的条件建设都是围绕这个,怎么融合泉州的产业。我们从专业设置上,我们是这几大块,一块是电子信息包括通讯。一块就是软件,还有一块就是机械和电器,实际上就围绕着我们泉州作为我们全省装备与制造业的重点基地。”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目前,全市共有全日制本科高校6所、在校生约8万人,中职学校29所、在校生约10万人,初步建立起规模稳定、结构合理的服务泉州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截止2017年12月,全市高校、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6.7万名,就业率达98%,已成为推动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本台记者:沈君艳,苏芳芳
【无线泉州】编辑:赖智玮